如若異型管湧現出分層瑕疵的景況,會招致探傷不合,其基本的原故就是內部偏析。在這種情況下,通過後續合理的控製冷卻和優化環冷可以較大緩解。相反,軋後冷卻速度不合適導致貝氏體組織的形成,誘發微裂紋。而異型管鋼板矯直後緩冷不及時,內應力大釋放不充分,導致內部微裂紋擴大,造成探傷檢驗不合格。
要控製異型管分層缺陷,可以采取以下四點措施:
(一)軋製異型管鋼板厚度不大於80mm的,熱矯直後在冷床停留時間不得超過5分鍾。厚度大於80mm的可適當延長至10分鍾,確保成垛前溫度控製在500℃以上。
(二)中厚產品結構普遍存在鋼板鋼種雜、規格不一、批次多、批量小等問題。在異型管的實際生產中,鋼板的長及寬相差較大,在緩冷時存在堆垛不整齊的情況,導致超寬板邊部探傷檢驗不合格或是超長板頭部探傷檢驗不合格。
(三)鋼板厚度不大於50mm的異型管,緩冷時間在12小時。厚度大於50mm的,緩冷時間24小時,並嚴禁提前拆垛精整。
(四)異型管出現貝氏體一般是由於冷速過快造成的。為減少快速冷卻產生的貝氏體組織,通過減少ACC極管開啟組數,當冷卻速度降低到特定範圍時心部偏析帶不再出現貝氏體組織,形成常規的珠光體組織。控製冷卻優化後,心部偏析帶組織應力明顯減少,異型管因組織應力產生的微裂紋得到大大改善。